罗小云:让幸福河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
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出了 “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”的伟大号召。鄂竟平部长在《谱写新时代江河保护治理新篇章》一文中指出,对于全国江河而言,要做到防洪保安全、优质水资源、健康水生态、宜居水环境,四个方面一个都不能少。江西水利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,按照十六字治水思路,坚定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,坚持共同抓好大保护、协同推进大治理,让江西大地的每一条河流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,为高质量打造美丽中国“江西样板”、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提供水利支撑。
一、幸福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感
幸福是人的一种感受,是一种情绪、一种状态,是人的愉悦感。人作为主体,幸福是客体在主体思维中的反映,让主体形成一种赏心悦目、心旷神怡的感受和愿景。
幸福的来源是多方面的,既有物质层面的因素,更有精神层面的因素,既可能在单一的物质或者精神因素下产生,也可能在两者共同作用下产生。物质和精神层面对幸福来源的作用主次,因时、因事、因人而不同,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和情境下对幸福的感觉也不尽相同。幸福既有短暂性的,也有恒久性的,既有个体性的,也有群体性的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“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”,这种“幸福”就是恒久性的、群体性的、普遍性的。
二、幸福河是一幅人与自然的“和谐图”
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,是生态文明的关键要素,也是最具乡愁特征的文化符号。人们对于河流,总有着一种深沉心底的美好记忆。既尊重河流自然状态,又满足人类适度开发利用的需要,“幸福河”呈现的是一幅人与自然的“和谐图”。
幸福河是幸福感觉的来源。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不仅是“吃饱穿暖”“吃好穿好”的物质需求,更是精神层面的需求。河流具有特殊的特征和功能,能够让人产生的幸福感来源于河流,满足人们对幸福的需求和追求。需求满足越多,幸福感就越强。
幸福河是生活生产的需求。河水涨涨落落是自然规律,但洪水来时,生命安全有保障;低水位时,便捷取用、水质清澈、与人亲近,生活、生产、生态用水有保障,百姓的获得感、幸福感才能实实在在、真真切切,生活才能迈向更高质量。幸福河还要满足公众参与治水,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需要,从而促进沿岸百姓产业兴旺,助力乡村振兴,支撑全面小康,建设美丽家园。
幸福河是人类文明的载体。河流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,人类的几大古老文明都是起源于河流。一方水土,养育了一方人。流淌的河水灌溉了土地并且使土地肥沃,从而促进了人类文明发展。幸福河要成为现代文明,尤其是生态文明的载体,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,在改造和利用河流的同时,尊重河流、善待河流、保护河流,让河流永葆生机活力,我们的明天才将更加美好。
三、让幸福河成为江西人民最普惠的民生福祉
江西河湖纵横,境内拥有2400多条大大小小的河流,赣、抚、信、饶、修五大河流注入鄱阳湖、流入长江,形成一个独特和完整的鄱阳湖水系。江西水多、水好、水美造就了著名江南水乡、“鱼米之乡”。江西水利发展史是一部励精图治、改革创新的治水兴赣史。江西每条河流都镌刻着保护和治理的印记,见证着江西水利人治水护水的责任和使命。
近年来,江西水利部门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,以水生态文明建设统领水利改革发展,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江西特色、人水和谐的水生态文明建设道路,先后出台《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意见》和《江西省水生态文明建设五年(2016-2020年)行动计划》,特别2018年省委、省政府开展生态鄱阳湖流域建设十大行动,五级河长“望闻问切”,治理水污染、修复水生态,河湖面貌焕然一新,江河湖泊 “颜值”日益提升。
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江西同样面临着新老水问题,有些问题仍然突出。比如防洪工程存在明显短板,应急备用水源或配套设施十分不足,河湖管护不到位,局部河湖水生态环境问题仍较突出等。建设“幸福河”是江西水利改革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,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,围绕防洪保安全、优质水资源、健康水生态、宜居水环境四个目标,建管并重,强弱项、补短板,实现河畅水清、岸绿景美、人水和谐,让治水管水的成效长期巩固、长久惠民。
秉持一个理念,就是人与河流和谐共生的理念。要更好地把握水系特点,尊重河流规律,正确处理好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的关系,在防止水对人类伤害的同时防止人类对水的伤害,在满足人类合理用水需求的同时满足维护河湖健康的基本需求,促进人与水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。比如,防洪工程建设方面,一定要把握洪水规律,在不断完善水库、堤防等防洪工程体系时,必须深入研究洪水规律和特性,充分考虑防洪安全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,科学开展防洪工程建设,给洪水留足出路。
加快三大安全建设,就是要加快防洪工程安全、供水工程安全、生态工程安全建设。防洪工程体系完善了,生命安全就有了保障,人民群众就能安居乐业。供水工程体系主要是要加快水源工程建设,水量充足,水质优良,人民群众享受到好的水质,身心健康就有保证。生态工程体系主要是开展水生态修复工程和水土保持治理,水生态好,水生物、鸟类就会多起来,宜居了,人民群众心里就美。
强化三大监管,就是要强化河湖监管、水资源监管、水土保持监管。强化河湖监管,通过升级河长制湖长制、严格河湖水域及岸线管理、开展河湖专项整治行动等,维护河湖生命健康。强化水资源监管,特别是要加强水质和生态流量监管,研究制定河湖生态水量保障方案,确保每条江河都有生态流量和优良的水质。强化水土保持监管,积极开展人为水土流失卫星遥感常态化监管,严肃查处生产建设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,水土流失减少了,河里面的水就不混浊,河道淤塞问题也得到解决。
打造一种文化,就是要着力打造河流文化。河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,要深入挖掘河流历史文化,让其成为沿岸百姓的精神文化纽带。江西治水实践形成的灿烂文化,吉安泰和槎滩陂、抚州“千金陂”两个世界灌溉遗产的水文化内涵及其时代价值十分丰富。要注重传承水文化,着力打造有文化气息的河流,让人看得见山、望得见水、记得住乡愁,奔向“诗和远方”,使“江西风景独好”的招牌更闪亮。